霓裳羽衣的盛唐綺夢--服飾之美
在今人看來,“崇洋媚外”的確不是一個什么很好的字眼兒。但是,在唐代——這個萬花筒般的三個世紀里,在貴族階層以及模仿貴族者的時尚界看來,這沒有什么不好的。唐朝人追求外來物品的風氣,滲透到了唐朝社會的各個階層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。在各式各樣的家庭用具上,都出現了伊朗、印度以及突厥人的畫像和裝飾式樣。雖然說只到八世紀時才是胡服、胡食、胡樂特別流行的時期,但整個唐代,似乎都沒有從這種崇尚外來物品的社會風氣中解脫出來。唐人似乎并不在意什么“華夷之別”,因為整個中國社會,在經歷了十六國至南北朝近三個世紀的大分裂、大動蕩及民族大遷徙、大融合之后,漢胡民族之間的交融滲透早已突破了單一、因襲的傳統格局,諸胡漢化與漢族胡化已成為現實。從一定意義上來說,李唐皇室本身就是這種漢胡交融的產物,是那個時代最具時代特征的“新漢族”。在突厥人被打敗之后,絲綢之路重新暢通,從海路到陸路,當時世界諸多文明都以獨特的方式被引人唐朝,大唐文明也正是在積極吸收這些文明成果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。故而,胡風彌漫,在大多數唐人看來,并不算什么。只要時髦就好,只要靚麗就行。也正因為這個原因,唐代婦女的衣著,在頭頂就已經胡化了。
欧美在线亚洲国产免m观看